比特幣威懾了誰?

來源:劉教鏈
隔夜BTC小幅修復至97k附近。最近市場情緒不高,鏈上活躍度也相當低迷。
當時文章中就說,「長期來看,如果區塊獎勵持續減半而手續費無法填補收益缺口,礦工激勵模式問題可能就會成爲社區持續爭論的焦點之一。」
果不其然,以太坊基金會研究員Justin Drake就趁機撰文,認爲BTC發行總量上限2100萬枚會成爲未來安全性的威脅。
他引述數據,說過去7天中,礦工收入中只有1%來自BTC手續費,99%來自BTC增發(區塊獎勵)。
更進一步的估算稱,要持久對BTC進行51%攻擊,大約需要100億美刀和10G瓦的電力。而這對於一個民族國家而言是微不足道的成本。
而目前BTC的總市值約爲2萬億美刀。所以,BTC是一項用100億美刀作爲經濟安全保障的總價值2萬億美刀的資產。即所謂BTC的安全比率是200:1。
由此他認爲,任何與 BTC 挖礦相關的可做空工具都會激勵 51% 攻擊。比如,價值200億美刀的礦企股票,價值400億美刀的BTC未平倉合約敞口,價值1000億美刀的BTC ETF,價值1000億美刀的微策略公司股票產生的潛在賣空敞口。
從此引申,假設BTC從10萬美刀附近再上漲10倍,超越黃金總市值,那么BTC是否還可以保障其安全?他認爲,未來10年,三次減半,安全比率將超過1000:1。特別是隨着BTC機構化、流動性更強、更容易做空,安全模型將會崩潰。
那么BTC有機會在未來10年內修復這個問題嗎——如果這真的是個問題的話?顯然,他認爲BTC已經僵化,即不能更改經濟模型每年增發1%,也不太可能切換爲PoS,更換PoW算法也沒啥作用,擴充大區塊以大規模出售區塊空間曾引發社區大战似乎證明此路不通……
最後他的結論昭然若揭,就是BTC在10-20年後會被淘汰。
果真如此嗎?
金融市場的基本規律是,如果一項資產的未來預期價格是0,那么它的現值就應該爲0。很顯然,BTC的現值並不是0。不僅不是0,還是過去16年來的最高水平。
這顯而易見的矛盾,難道不足以說明,以上一切論述的荒謬嗎?
用100億美刀保護2萬億美刀的總價值也好,用100億美刀保護10萬億美刀的總價值也罷,所謂安全比率的說法,在教鏈看來,就是有些扯淡。
畢竟,誰也不會在一筆BTC轉账交易中轉移2萬億美刀或者10萬億美刀的BTC,對不對?
51%攻擊到底能幹什么?讀一讀中本聰的白皮書就知道,這個聽起來唬人的東西,能做的不過就是進行所謂的雙重花費欺詐。簡單來說,就是假充值、假轉账,把一筆剛剛過去不久的交易給撤銷掉。
僅此而已。
它並不是什么毀天滅地的大殺器。它也並不能讓攻擊者在鏈上偷走任何人的BTC。
51%攻擊如果發生,它所造成的心理恐慌和二級市場的價格崩潰,可能要遠超鏈上被攻擊的交易價值。
事實上,BTC系統經常自己就出現自然分叉,導致一些已經被寫入區塊的交易被撤銷。
如果真的有人,比如前文那位以太坊的研究員說的某民族國家,悄悄掌控了大量底層算力,對BTC進行了51%攻擊,從而導致一次分叉和區塊撤銷事件發生的話,也許世界上大多數人根本不會注意到發生了這樣的事,甚至很難區分這到底是人爲攻擊還是自然分叉。
大量、小額(不超過數億美刀)的BTC鏈上交易,很難被攻擊者鎖定和瞄准。加之BTC地址具有一定的匿名性,這就進一步增加了被攻擊者祕密行事的可能性。
51%攻擊只能攻擊流動中的BTC,而不能威脅到囤積不動的BTC。國家儲備通常都是不動的,而且可以拆散存放,因而不易成爲攻擊對象。
中本聰的110萬枚BTC就是目前已知最大的BTC儲備。這個巨大的、明晃晃的靶子矗立在那裏,就是爲了嘲笑那些認爲攻擊國家儲備是輕而易舉之事的蠢人。
所謂100億美刀安全保障,保護的不是總市值2萬億的價值,而是一筆筆價值不足數億美刀甚至遠低於“億美刀”這個量級的BTC轉账交易。
爲了撤銷一筆幾百萬或者幾千萬美刀BTC鏈上轉账交易實施欺詐,而動用成本高達100億美刀的底層算力對BTC系統發起51%攻擊,這不僅是不經濟的,而且是愚蠢和瘋狂的。
BTC系統妙就妙在它並不是完美的,而是有若幹致命的“漏洞”:
第一個是算法“漏洞”——量子計算攻擊。如果量子計算機或者更先進的計算技術突然成熟,攻破ECDSA或者SHA256算法,那么BTC就要玩完兒。
第二個是經濟“漏洞”——51%攻擊。如果有國家調集資源,對BTC系統發起51%算力攻擊,那么BTC就要玩完兒。
第三個是治理“漏洞”——硬分叉。如果BTC社區因理念不合鬧分裂,硬分叉出多個BTC,那么BTC就要玩完兒。
中本聰從未向人們承諾BTC是“人間天國”。歷史反復證明,人間天國的承諾,往往是通往奴役之路的陷阱。
這些所謂的致命漏洞,更像是BTC賣了個破綻。在教鏈看來,它們其實應該被稱爲致命威懾。
誰對誰的威懾?
BTC對人類的威懾。
算法“威懾”迫使人們要始終確保讓最優秀的技術人才擔綱BTC系統代碼的研發工作,確保系統的安全水准始終站在人類最前沿。這一威懾有力震懾了想搞直接民主決策的用戶,以及蠢蠢欲動想奪權的礦工,迫使他們不得不尊重精英开發者,並接受开發者的技術領導力。
經濟“威懾”制約了少數人、機構通過大額收买實施壟斷的動機,打擊了中心化和集中化傾向,迫使人們注重並小心翼翼地維護BTC的去中心化和共識平衡性,不要一家獨大。如果大家都持有等量齊觀的BTC,都從中受益,那么就都沒有攻擊動機。如果誰膽敢一家獨大,持幣量大幅超出一個中本聰甚至幾個中本聰,那么就可能誘使自己的對手實施攻擊。對這一博弈後果的預判,會倒逼各國、各機構,如果要儲備,最好是拉上別人一起,這就相當於幫助了BTC完成進一步推廣、擴散和去中心化的工作。
治理“威懾”則給精英开發者套上了緊箍咒,迫使他們雖然實行精英主義,但卻必須契合最廣大社區用戶的心聲。如果他們膽敢不這樣謹小慎微,那么一個硬分叉就可以將他們拋棄。
在最前沿、最先進、最具有突破性的產品上,無法實行直接民主決策。因爲直接民主決策是讓大衆直接表達自己的意愿,並按此意愿行事。而福特說過,如果你問人們對交通工具的需要,他們會告訴你他們需要更快的馬車。只有像福特或喬布斯這樣的天才,才能洞察到人們需要的不是馬車,而是汽車,不是傻瓜機,而是智能手機。
只有讓精英和天才領導群衆,但又對精英和天才施加來自群衆的反作用力和約束力,確保他們始終把群衆的需求、群衆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這才是最有效的民主。
致命威懾,其實就是向死而生。
正如你只有知道战略核導彈一出,毀天滅地,你才不敢去挑战這一威懾力量。
BTC正是靠這些致命威懾,才讓蠢蠢欲動的狼子野心之流,不敢稍有僭越,從而讓人類匍匐在它的腳下,接受着算法和算力的約束,無法再像法幣時代那樣肆意擴張貨幣。
標題:
地址:https://www.pressbased.com/post/11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