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新聞

荒誕的BTCFi沒有可解釋性

By 佐爺歪脖山 2025-03-12 02:51
荒誕的BTCFi沒有可解釋性

來源:佐爺歪脖山

經過一年的烈火烹油和中道崩殂,我們終於取得共識,人們對 BTC 的需求,就是對 BTC 自身的需求,無法擴展至對 BTC 質押資產、BTC L2 和基於 BTC 的 DeFi 上。

復刻以太坊的成功和失敗

Babylon 並不是新項目,只不過長期無法完成融資,停留在學術研究領域。

Solv 也不是初始創業方向,多次調整方向後的應時而舉,青雲直上 Binance。

Bitlayer/BEVM/Merlin 等 BTC L2 算是新項目嗎,只能說 50% 的幾率算,大部分和 WBTC 同期成立,事實證明,沒有走通的道路並沒有在二次嘗試上見證奇跡。

即使是符文 (Runes) 也沒有復刻銘文的奇跡暖暖,最終寒了人心,卻道天涼好個秋。

圖片說明:BTC etf 圖片來源:@sosovalue

2025 年 Q1 季度報,只有 BTC Spot ETF 成功,除了比特幣自身,ETF 是最靠譜的投資工具,和 ETH ETF 形成鮮明對比,以太坊鏈上生態百花齊放,BTC 鏈下交易熱火朝天。

不得不承認,BTC 不需要 L2 和質押等重復造輪子的場景,沒有智能合約不是 Babylon 的市場空間,而是健壯性的必然選擇。

雖然現階段人們對 Vitalik 和以太坊冷嘲熱諷,但是 BTC 和 Solana 的全部創新,大多數是對以太坊的模仿和改造,Solana 拿走 DeFi 和 Meme,BTC拿走質押體系和生息場景,玩起了數字黃金的 RWA。

但是 Solana 至少階段性成功,而 BTC 自身堅挺,8 萬美元叫回落,SOL 100 开頭心裏苦,更難受的是被階段性證僞的 BTCFi。

ETH L2 並不失敗,至少培育出 Base 等接班人,價格的失敗不等於缺失實用化場景,但是 BTCFi 質押層、L2 和 DeFi 只有失敗和更失敗。

總之,BTCFi 沒有復刻以太坊的成功,反而因循以太坊失敗部分的全部。

主網安全貨幣化之殤

如前所述,Eigenlayer 希望將以太坊的安全空間貨幣化,進而拆分成隔斷出租給有安全需求的項目方,本質上 Eigenlayer 不提供安全性,只是對安全性的搬運工。

緣何這一套不能被遷移至其他公鏈呢?

諸如 LSD/LRT、Meme、DEX 等都可以被各條公鏈學習,並未出現水土不服的病症,唯獨 BTC 無法復刻嗎?

事實上,各鏈只偏向一種模式:資產發行產品,無論其外包裝是 L2 還是質押/再質押體系。

如果大家對 SVM L2 賽道也抱有好感,那我們可以提前預測一下,1000 億市值規模的 Solana 撐不起郊區經濟學,北京需要城市副中心,通遼顯然不需要。

BTC 也是如此,萬億的比特幣生態只有一個產品,即 BTC 自身,如果借靠 BTC 做一些邊緣套利,比如 WBTC 和 ETF,那么會增強 BTC 的市值,會得到市場的承認和獎勵。

但是越雷池一步,希望將 BTC 的價值遷移到自身代幣上,都會面臨一個千古難題,怎么讓人把大餅換成你的 Token,難度比孫割讓人把 USDT 換成 USDD 還要高 100 級。

圖片說明:BTC 持有人分布 圖片來源:River.com

各個 BTC 質押協議熱火朝天,但是全球主要 BTC 分布在交易所和資管公司手裏,BTC 鏈上質押體系只是個名詞,很難被稱爲實體。

歸根到底,比特幣質押體系無法等同於持有 BTC 而來的安全感,如果質押體系無法成立,那么 BTC L2 和 BTC DeFi 也無法成立。

二龍不相見

ETH L1 擁擠,進行了大規模 L2 基建,最終被 Pump Fun 偷家,這就是過去半年幣圈故事的全部。

近期,如果不是 BTC L2 开始進行發幣前造勢,可能快節奏的幣圈人已經忘記還有這遠古記憶,按我個人觀點,唯一的贏家是 Merlin Chain 的快速發幣+長期運營。

圖片說明:BTC L2s 發展史 圖片來源:Galaxy Research

越早發幣敗人品,越晚發幣難控盤,如果注定要被散戶罵,不如選擇掙錢多的方式,這就是過去一年 BTC L2 故事的全部。

比對一下,ETH 自身需要 L2 分擔流量,現階段的博弈只是央地關系的財政關系調整,EVM 生態本身的乏力和 L2s 沒太大關系,就算以太坊多收 L2s 的稅,散戶也不會重回 EVM 生態。

SVM L2 也是如此,Pump Fun 進入盈利曲线的末期,選擇的續命方式是搶 AMM DEX 的現金流,如果是在以太坊生態,大概率就是 Pump Fun Chain 的出現。

BTC L2 最爲尷尬,相較於 Vitalik 和以太坊基金會的支持和引導,BTC L2 的技術方案混亂無序,既有削足適履模仿 ZK/OP 路线的模仿怪,也有一門心思在既有操作碼上打補丁的細節控,還有欺師滅祖要給比特幣腳本補全功能的維新派。

相比於 SVM L2 的去中心化,BTC L2 又顯得“項目方+VC”攢局色彩重了一點,畢竟公鏈聯創 Anatoly 和 Solana 基金會針對 SVM L2 的態度都是“不支持、不反對、不鼓勵、不拒絕”,沒想到長期被稱爲機房鏈的 Solana 才是真正貫徹去中心化理念的幣圈 OG。

就這樣,如此生活 365 天,直至邁入後 VC、後做市商時代的 Listing 節點,在圍觀群衆的不理解和震驚中,BTC L2 紛紛宣告了空投方案和代幣經濟學機制。

只是 BTC 自身,選擇不管這些紛擾,80000 也好,1 塊也罷,數字黃金還是美債救星,都是外物於我何加焉。

結語

自 BTC 誕生,人們發展出規模龐大的錢包、挖礦、包裹資產等產業,爲以太坊生態奠定了基礎,甚至是 Vitalik 本人也是 Bitcoin Magazine 培育出的種子。

但是 BTC 過於特殊,相較於需要面對 Mass Adaption、外部性的諸多競品而言,比特幣本身沒有主導人員,不必像 Movement 等後輩去攻略政治體系。

如同 AI 的內在機理一樣,這個荒誕的世界的沒有可解釋性,BTC 選擇不解釋,BTCFi 希望探索出新路,結果證明老路更具魯棒性。

標題:

地址:https://www.pressbased.com/post/11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