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稅貿易戰對決升溫:中國為何有自信能戰勝川普?因為美國輸不起

中美貿易戰再度升溫,美國總統川普揚言對中國商品課徵逾 100% 關稅,中國則誓言「奮戰到底」。面對高壓手段,中國為何仍自信滿滿,認為能在這場關稅對抗中佔上風?從經濟槓桿到策略性反制,北京似乎已備妥一套反擊劇本。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中國信心來源:地緣政治需求成川普弱點
經濟學人報導,中國認為自身在多方面握有談判籌碼。首先,川普對中國有多項非經濟的地緣訴求,包括協助遏制芬太尼與推動俄烏停火。其次,川普不願關閉 TikTok 這款在美國流行的中國應用、以及特斯拉在中國五分之一業務的脆弱性,都成了北京的潛在反制工具。
正如法國銀行 Natixis 經濟學家 Alicia Garcia Herrero 所述:「若特斯拉被迫退出中國市場,將對美國構成巨大壓力。」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同時,中方也押注於美國國內經濟反彈力不足,認為川普的新關稅將引發美國內部通膨與民怨,進而逼迫其回到談判桌前。中國甚至考慮升值人民幣,加重美國通膨壓力,即便這是一場對自身供應鏈的冒險。
(中美關稅戰開打,中國放手讓人民幣貶值)
精準打擊:中國擬祭出刺激經濟、報復行動組合拳
經濟刺激
為因應貿易戰,中國領導層可能重啟類似 2008 年金融危機期間的政策,推出上兆人民幣規模的刺激經濟計劃。國務院總理李強對此已預告準備好應對「超乎預期的外部衝擊」。
《人民日報》也暗示可能透過「降息、降準與擴大內需」來穩定經濟。券商東吳證券則建議中國可降低對他國的關稅,並加大出口補貼力度,減緩美方打壓的影響。
此外,中國國有資金已於 4 月 7 日至 8 日進場護盤,推升上海 CSI 300 指數上漲 1.7%。券商東吳證券則建議中國可降低對他國的關稅,並加大出口補貼力度,減緩美方打壓的影響。
然而,Macquarie 銀行經濟學家 Larry Hu 仍擔憂:「情況會先惡化才會好轉。」
實體經濟的刺激措施可能緩慢且零散,需等到經濟顯著放緩後才會顯現。
報復行動
除經濟手段外,中國亦考慮在外交與輿論戰線出擊,包括可能暫停與美國在芬太尼問題上的合作,並針對美國農產品、畜牧產品及服務業的進口進行限制措施。這些商品多來自共和黨州的票倉,針對意味強烈。
同時,中國網路輿論也開始鋪陳「文化制裁」,包括調查美國知識產權壟斷問題、抵制好萊塢電影及扶植本土影視產業等。
金融拉鋸戰:中國大拋美債力抗川普
在金融戰場上,中國透過拋售美債向聯準會 (Fed) 施壓,與川普的關稅戰構成雙重對抗。馬斯克弟弟 Kimbal Musk 認為,川普此舉是為迫使聯準會降息,以解 6 月到期的 6.5 萬億美元國債再融資難題。
(剖析川普關稅策略:壓低美債收益率以解財政危機、平衡股債市震盪成關鍵)
想當然,中國反其道而行,大拋美債試圖逼迫聯準會維持高利率,加大美國內部壓力:「作為非民主體制的中國能夠控制輿論,但川普受到美國媒體、企業與選民的多重壓力制約,使中國在資訊掌控上佔有優勢。」
這場博弈只需持續到 5 月底,中國就能讓川普在與聯儲的拉扯中落敗,並因美國公眾輿論壓力而妥協。
(美債殖利率飆升,傳言中國大賣美債,聯準會要緊急救市了嗎?)
脫鉤風險與全球衝擊:這場對抗可能沒有贏家
隨著局勢升溫,中美全面經濟脫鉤的風險再度浮上檯面。即便中國長期反對「脫鉤」,視其為西方制裁手段,但如今國內對脫鉤的支持聲音增強:
若全面脫鉤,中國供應鏈與出口結構將遭重創,短期內難以完全轉向內循環或非美市場。全球市場也將面臨高度不確定性,貿易體系可能重新洗牌。
如今,中美貿易戰演變成一場全方位博弈,涵蓋經濟、金融、外交與輿論。中國的「戰到底」與川普的「關稅施壓」,短期內難有轉圜空間。無論最後是誰在對決中脫穎而出,從企業到民眾都只能嚴陣以待。
(關稅海嘯財務生存指南,從投資多元組合到策略分享)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
中國川普美國脫鉤貿易戰關稅衍伸閱讀
- 川普祭出關稅重拳!中國商品遭課 104% 關稅、86 國受影響
- 路透:TSMC 台積電恐遭美國重罰 10 億美元!疑似替華為 AI 晶片代工遭調查
標題:
地址:https://www.pressbased.com/post/12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