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新聞

行業步入成熟期 加密VC怎么應對

By 金色財經 2025-04-16 07:11
行業步入成熟期 加密VC怎么應對

作者:Sam Lehman,Symbolic Capital 投資人;翻譯:金色財經xiaozou

就在過去的幾個月裏,我親眼目睹了四家熟知的加密基金要么轉爲純流動性管理,要么悄然關閉。多家一线機構募資舉步維艱。不少我認識的投資人都已徹底離場——有人轉投AI賽道,有人直接退休(不只是因爲靠AI meme幣賺夠了養老金)。這絕非偶然,而是行業底層邏輯正在發生質變。

我認爲加密世界正在告別狂野不羈的幼稚期,步入沉穩的成熟期。早期那種充斥着短期主義、投機炒作和VC套利的混亂秩序,正讓位於更成熟、更有章法的新紀元。這個轉變過程將催生諸多深遠影響,而可悲的是,大多數Web3風投機構並未做好迎接准備。

風投們總愛對創業者高談"適應能力"的重要性。現在,該輪到他們自己做出改變了。

以下是我對行業轉型的思考:傳統加密風投策略爲何失效?新範式將如何崛起?哪些投資者能在下個階段脫穎而出。

一、傳統Web3風投模式

昔日的加密風投模式基本遵循這個套路:

• 物色距代幣發行約1年的項目,且需與頭部CEX有門路(曾有基金募資時主打"管理團隊來自頂級交易所"的賣點,其所謂增值服務就是能提前嗅出哪些項目能上幣。現在若還有基金推銷這套說辭,千萬別信……)

• 通過SAFT協議投資(順便混個顧問頭銜)

• 等項目代幣生成(TGE)後立即拋售給散戶——當時的鎖倉規則比如今標准的"1年鎖定期+3年线性釋放"寬松得多。牛市周期裏,散戶對第N個VC幣總有饕餮胃口。

這套玩法縱容了大量不良行爲:首先,許多VC募集5年期基金——僅有Web2基金常規期限的一半。這種結構注定無法支持長期建設者,當基金存續期僅5年時,怎么可能投資需要10年發展路徑的項目?另一方面,拿這類資金的創始人被迫在有限的時間表內加速實現流動性,往往產品尚未驗證市場契合度(PMF)就匆忙發幣。

值得慶幸的是,這種模式正在快速消亡。2025年,我們看到了一個監管逐漸清晰、傳統金融機構重新入場的越來越成熟的市場,行業焦點轉向基本面、真實效用和可持續商業模式。

二、成長的模樣

未來的加密行業將要求投資者與創業者具備更強耐心。市場成熟將帶來以下顯著變化:

更長鎖定期:多數CEX採用"1年鎖倉+2-3年线性釋放"新標准。

基本面優先:山寨幣泛濫疊加之散戶專業化,迫使項目靠真實收入、護城河和盈利路徑等質量要素突圍。

多元退出路徑:加密公司IPO可行性提升,能產生實質影響的並購案例增多,提供獨立於代幣發行的新的流動性渠道。

我敢說多數Web3風投機構難以適應新常態。據我觀察,意識到這點的機構要么離場,要么轉向流動性投資,或正在募集適配新規則的結構化基金。而那些始終能支持新模式的機構將迎來黃金時代。

三、變局中的贏家

注意:新格局對許多基金意味着巨大機遇。如今能支持"種子輪到IPO"全周期的綜合型機構將獨佔藍海——目前能領投A輪及以上融資的加密基金不超過10家。更關鍵的是,具備指導IPO能力的機構鳳毛麟角:有多少基金重視(且執行)正規公司治理?熟悉路演流程和投資者關系?恐怕屈指可數……但對於那些在一直堅持高標准、系統化運作的基金,現在正是投資的魔法時刻。

早期投資人的角色也在進化。過去種子輪投資者只需協助社區建設、搶佔心智份額,就能在產品成型前套現離場。如今他們必須深度參與產品市場匹配、用戶調研等基礎工作,而非催促項目方發幣變現。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a16z crypto的總法律顧問Miles Jennings曾呼籲"先找PMF再發幣",當時這一觀點竟引發爭議。所幸隨着基本面重視度提升,行業正回歸理性,這將催生更多實幹業務的企業(注:目前關於"微規模發幣"的試驗值得關注,這種模式讓團隊僅募集必要开發資金,其可行性尚待觀察)。

四、擁抱成熟

加密行業的成熟絕非壞事,而是技術走向主流應用的必經之路。當下建設的項目比之前的更實在、更聚焦真實問題、更可能創造持久價值。

對風投機構而言,這既是挑战也是機遇。那些能調整策略適應長周期、專注基本面而非炒作、提供真正增值服務的機構將蓬勃發展。而固守陳舊套路的玩家,終將被選擇新範式基金會的創業者們拋棄。

加密行業正在成長。問題在於:風投們能否同步成長?

標題:

地址:https://www.pressbased.com/post/12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