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已逝 Liberland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比特幣標准

作者:David Canellis,Blockworks;編譯:白水,金色財經
自由之地淪陷了。
這故事幾乎和比特幣本身一樣古老。有一天,你买了一點比特幣。周六囤積比特幣。
突然,你無意中在動態消息中看到了一段關於穩定幣收益的視頻。都是算法的錯。
然後,你看到了一張memecoin代際收益的截圖。一連串治理空投推文緊隨其後;農民發財了,KOL更富了。你呢?完全被FOMO(害怕錯過)嚇壞了。
恭喜!你已經被Web3陰謀集團激進化了。
你剩余的比特幣都被重新分配給了排名前50的山寨幣,並根據它們各自的合作關系和諒解備忘錄進行加權。“E/acc”被毫不諷刺地添加到了你的X用戶名中。
今日——Liberland 擁抱比特幣
這足以讓人作嘔。在查看了自由主義巴爾幹微型國家利伯蘭(Liberland)——這個成立於2015年的自由主義巴爾幹微型國家——之後,我擔心它也會遭遇類似的命運。
利伯蘭並非真的被宣傳爲比特幣的極致天堂。捷克政治家兼活動家維特·耶德利奇卡(Vít Jedlička)根據“無主之地”(Terra nullius)規則建立利伯蘭,最初將多瑙河西岸這片“三平方英裏的無人區”定位爲全世界的自由主義避難所。一個“誠實人”的小型庇護所,遠離大政府、中央銀行和稅收。
不難看出比特幣曾經是如何融入這一愿景的。比特幣過去是,現在仍然是自由放任資本主義下可能性的象徵——證明人們可以通過掌控自身來改變我們世界的基礎結構。
雖然利伯蘭沒有“法定貨幣”,但比特幣確實在其境內被接受爲貨幣,與幾乎所有其他貨幣並列,甚至像耶德利奇卡本人在最初的媒體露面中警告的那樣,未來也將成爲一種“類似比特幣”的利伯蘭官方加密貨幣。
或許耶德利奇卡和中本聰有着相似的膽識。利伯蘭聽起來就像比特幣曾經那樣,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在經歷了逮捕、法庭鬥爭、和解嘗試、節日慶典和短暫流放之後,如今的利伯蘭自由共和國擁有超過1100名注冊公民、超過4000名電子居民,以及超過70萬名候補申請人。但正如2023年的一份報告所述,真正居住在那裏的利伯蘭公民寥寥無幾。相反,只有“少數活動人士停泊在下遊的一艘船屋上,受到克羅地亞警方的嚴密監視”。
但無論比特幣與利伯蘭(Liberland)之間曾有過怎樣的精神契合(利伯蘭最初吸引了衆多人來到其位於歐洲偏遠的洪泛區),這種契合幾乎已從其公开信息中消失殆盡。
人們或許曾預期,過去十年裏,利伯蘭與比特幣之間的聯系會加強。尤其考慮到,自早期報道稱利伯蘭的大部分儲備都是比特幣(BTC)以來,比特幣價格已上漲近200倍。如果消息屬實,這個微型國家肯定會相對富裕。
(值得一提的是,利伯蘭已知的比特幣地址目前持有的比特幣價值不到2000美元,但總計有275個BTC流入——按當前價格計算,價值2300萬美元。利伯蘭於2020年8月將最後一枚比特幣存入了加密貨幣交易所Bitcoin Suisse。)
如今,利伯蘭的官方網站上已找不到“比特幣”這個詞,除了似乎有一處提到它是與利伯蘭自己的貨幣並列的首選貨幣。
有區塊鏈治理,也有區塊鏈政府。
相反,Liberland.org 上充斥着區塊鏈領域最糟糕的流行語:代表公民身份的靈魂綁定 NFT,實現“去中心化超級民主”的鏈上治理,所有這些都由“類似於 DOT 或 ETH 的運營代幣”驅動,用戶可以將其橋接到 TRX 以及少數其他區塊鏈。
正如總統耶德利奇卡 (Jedlička) 在 2016 年所說,利伯蘭 (Liberland) 僅用了 10 年時間就從一個以比特幣爲基礎的經濟體,發展成爲一個以通脹治理代幣“利伯蘭元 (Liberland Dollars)”爲基礎的經濟體。該代幣在名爲“利伯蘭區塊鏈 (Liberland Blockchain)”的波卡 (Polkadot) 分叉鏈上發行。
利伯蘭 (Liberland Merit) 是一種二級代幣,旨在代表實際土地的所有權。該網站承諾,未來有一天,這些代幣可以“轉換爲代幣化的政治權力”,爲公民提供更多投票途徑。
利伯蘭國大黨最近選舉孫宇晨連任總理。
目前,利伯蘭本質上是一個代幣經濟實驗,旨在建立一個由區塊鏈驅動的國家,而這個國家實際上並不存在。
盡管如此,政府每月仍會收到既得代幣解鎖,用於資助自身及其各項計劃(包括在加密貨幣交易所上幣、市場營銷和激勵措施),其方式與風險投資公司從其投資組合中的 Web3 公司獲得的收益大致相同。比特幣目前的市值爲 210 萬美元。
正如沒有真正的蘇格蘭人一樣,當然也沒有真正的“比特幣愛好者”。毫無疑問,在利伯蘭的居民、信徒、支持者和投資者中,有很多這樣的人。
所有這些只會讓利伯蘭目前的版本及其所有胡言亂語更加令人失望。幸運的是,採用比特幣標准永遠不會太晚——盡管祝你好運,爭取到選票。
標題:
地址:https://www.pressbased.com/post/12467.html